2014年2月24日 星期一

病是自己「吃」出來的?

        「病從口入」通常被認為是吃了不乾淨、遭病菌污染的食物而生病,但這種「病」透過清潔衛生的工作就能避免。

        在《哈佛名醫 活化建康的營養三寶》書中,是指如果食物選得不正確,吃得不合適,飲食營養不均衡,可能導致體內的細胞和器官功能不夠完善,身體的免疫力和發炎調節處於不利的狀況,引起慢性發炎,增加發生某種疾病的風險,最終可能導致癌症、腦中風、冠心病、糖尿病和老年癡呆症等重大疾病。
        飲食不正確、營養素的攝取不均衡,是由兩大原因造成:第一,目前食物本身的營養成分已經發生改變。例如:同樣是魚,但現在所購買的魚,其營養成分已與以前 不同,最明顯的就是Omega-3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減少,污染物增多,而歸根究柢,是由於外部大環境的改變所造成;第二,是個人的飲食習慣不正確所致。
        為什麼說外部的大環境發生改變呢?主要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:

  ◆1.農作物栽種方式改變

  在農業商業化和現代工業發展之前,蔬菜、糧食等農作物的生產條件都是非常天然、有機的。但近幾十年來,農作物的耕作方式已經發生改變,開始使用化學肥料來改良土壤、噴灑農藥來確保收成、在溫室搭棚來控制溫度等。

  而當土壤的土質被肥料改變的同時,種植的農作物被農藥所覆蓋,生長的溫度、環境發生變化,種植出來的果實,其成分也隨之改變,甚至化學肥料和農藥等不該存在於食物裡的物質,也進入食物鏈。

  ◆2.畜禽飼養方式的改變

  以前對畜禽等動物是採取放養的方式,牠們所吃的食物都來自大自然,例如:昆蟲、蚯蚓和草等。現在則採取圈養,很多畜禽都失去活動自由, 待在圈裡、籠裡等著長肉、長脂肪;餵養的食物,是經過加工的精細飼料,尤其是以玉米為主的穀類飼料;不僅如此,有的飼養者會在飼料中加入生長激素,促使畜 禽長得更快、瘦肉更多。

  可見,現在市場上包括畜禽肉、魚、蛋和奶製品的成分也和以前不一樣,Omega-3不飽和脂肪酸等該有的營養成分都已不存在,而對人體不利的Omeag-6不飽和脂肪酸等成分又太多、過剩。

  ◆3.加工食品的出現

  加工食品是造成現代人飲食不正確、不均衡的最主要原因。食品加工業的蓬勃發展,只是為大眾帶來方便性和滿足對熱量與口味 的追求,而不是有益於營養和健康。實際上在加工的過程中,為了追求食物的味道和穩定性,改變很多營養成分,添加各種化學成分。例如:不穩定、易氧化的 Omega-3不飽和脂肪酸,就可能在加工過程中遭到破壞或特別被剔除。

  再比如維生素A和C這兩種抗氧化物,由於它們不耐高溫,經過加工中的高溫環節也會遭到破壞。膳食纖維更是如此,由於現在很多食物如糕點,講究精緻、入口即化,絲毫不用費力咀嚼,也是由於膳食纖維和其他「粗」的東西都在製作過程中被去除。

  不僅如此,現在食物的脂類、鹽和糖的含量都增高,防腐劑、色素、香料等添加物更不在話下。這樣,所吃食物的營養成分又怎會和以前一樣呢?因此,外部大環境導致食物成分發生變化,很多食物的天然性大打折扣,營養成分發生變化。不是與過去相比「大縮水」,不然就是增加其中的某種成分,甚至出現「新成分」。

  除此之外,個人對食物的選擇和飲食習慣,也使人選擇不恰當的食物。例如現在很多年輕人愛吃速食、加工食物(泡麵、餅乾、火腿等)和肉類,而不愛吃粗糧(玉米、小米、紫米、高梁、燕麥、蕎麥、黃豆、紅豆、綠豆等)、蔬菜等,使吃下的食物發生變化、出現營養不均衡的問題。

  哈佛大學醫學院脂質研究中心經過實驗對比發現,食物快速變化的嚴重後果是,現代人常吃的食物中,適合人類基因的營養成分出現『三缺』: 缺少膳食纖維、抗氧化和Omega-3不飽和脂肪酸;增加『兩多』:自由基和Omega-6不飽和脂肪酸數量大增,而它們容易擾亂人體內的環境,刺激「內 傷」產生,引發「上火」和發炎,甚至引發重大疾病。最重要的是,這些變化都讓人體的基因難以適應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